国家公祭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岁寒之际,以国之名,追忆逝者,缅怀英烈。这一天,举国上下深切悼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献出生命的烈士们及失去生命的普通民众。
自2014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被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下午17:30,影视经济学院在一号教学楼106教室进行国家公祭日暨南京大屠杀缅怀历史主题教育。由学生会执行主席蒋金杰和社会实践部负责人潘凯佳进行宣讲。开始之前,播放空袭警报,所有同学肃然起敬,低头哀悼,默哀一分钟。之后蒋金杰、潘凯佳带领大家了解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1937年的那个冬天,12月13日,在中国南京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日军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顿时,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血泪史。
通过此次学习,大家更真切地了解历史,更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的,谁都不能否认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野蛮、残暴的战争罪行。之所以念念不忘,是为了抵抗遗忘,之所以将这段沉痛的历史,融入血液里灵魂里,就是为了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鞭笞。而今的纪念是为了不忘,反思是为了清醒,奋然前行,才是铭记历史的真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既是古人的醒世真言,也是南京历经无数腥风血雨给后人的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多年过去了,仇恨不曾生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大家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大家必须永远记住一条巅覆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对于文化古城南京来说,12月13日是一个悲伤沉重的日子。对于中国来说,12月13日是一个必须铭记的日子。八十四年过去了,这段悲怆的历史却从不曾远去。每年的这一时刻,各地人民都会聚集起来,发自内心的悼念逝去的同胞,铭记屈辱的历史,弘扬和平的理念,砥砺前行的脚步。鞭挞邪恶暴行,弘扬和平博爱,是全人类为谋求普世幸福与共同发展所必须的。
追忆历史是为了和平的未来,所有人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希望看到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不再希望看见满目疮痍、战火纷飞,当大家渴望和平的橄榄枝时,发展正是摘取橄榄枝的最好工具!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平推动了发展,而发展又促进了和平的力量。战争对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因此,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国际环境中才能求得国家、社会的发展,而国家、社会的发展又会进一步的促进和平力量的增强,对维护世界范围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南京大屠杀历史,默哀缅怀遇难者,祭奠同胞,共祈和平,愿遇难同胞能够安息,也祝愿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