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

2019-10-16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

影视经济学院 王瑞霞

红军两天行,浓浓鱼水情。

齐心攀顶峰,携手赏山青。

八角楼灯光,前进道路明。

志气聚故居,精神存大井。

      2019年8月22日晚18点半根据学校安排,我们从学校出发,晚上坐着绿皮火车历时10个多小时,23日早上6点半到达井冈山,开始了赴井冈山考察学习之旅。历时两天,我们参观学习了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朱毛旧居、黄洋界保卫战旧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烈士陵园、茨坪旧居、九龙潭、杜鹃山等景点,一路走来,我们聆听革命故事、瞻仰革命遗迹、拜祭革命先烈、体验革命生活,铅华洗尽,重塑自我。短暂而紧迫的考察学习时间,却给我留下太多的震撼与感悟,井冈山不愧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每到一处,听着导游的讲解,就会让我追忆起井冈山革命先烈英勇抗敌、顽强斗争的感人历史,让我缅怀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每一处的参观,都是一次教育、一次熏陶,让人终身难忘。这是一次心灵接受洗礼,情感受到震憾的学习。情绪一次一次被感染、共鸣、振奋,平凡而又伟大的“井冈”二字,从此更加鲜活地留存在我的记忆里,镌刻在我的生命历程中。井冈山已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震撼、一种吸引、一种信仰。

       井冈山,虽没有三山五岳的巍峨挺拔,没有西湖流水的婀娜多姿,却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探访与学习。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经历了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仍然矢志不渝、坚守信念?是什么力量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引领着新时代人们的步伐,支持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坚守信念,从胜利走向更伟大的胜利?“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读着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耳边似乎回响起密集的战鼓、嘹亮的号角和震天的喊杀声,眼前仿佛浮现出满山遍野的革命者在猎猎红旗的指引下前仆后继、奋勇向前,打击进犯之敌。这便是力量的源泉,这就是井冈山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初心源于历史、赓续绵延、永不褪色。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 从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井冈山的历史地位到黄洋界云端的井冈之魂。博物馆墙壁上刻满的烈士名单好像在诉说着井冈战士们劈波斩浪,艰苦卓绝的斗争事迹,不禁令我震撼却又心痛。我为战士们面对敌人重重封锁时,坚持到底,取得革命的大无畏精神而震撼,但想到如今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是革命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又十分心痛和悲伤。

      所谓:精神在,灵魂就在,生机在,力量就在。旧有毛主席引兵入冈,三湾改编时,面对重重围剿,他毅然决然让战士们去留自由,自己屹立不动,用武装夺取政权,坚定理想信念,在历史长河短暂的两年零四个月,以铮铮铁骨谱写了一曲英雄之歌;今有陈毅安少将死前给予妻子的“无字情书”,更有赵杰之女赵进军从祖辈到兄辈忠于党和人民的感人故事,茫茫时代中的沧海桑田深深诠释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些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补足了我的精神之钙,厚植了革命精神之基。让我在学生工作中,初心不变;让我在纷扰浮世中留得一曲清鸣之音。

      于战火伤痕中看革命,于革命拼搏中学精神。血与火的洗礼、苦与痛的奋斗,才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钢筋铁骨。虽然看不到当年红旗飘动,喊杀震天的战斗情景,但耳边似乎回响起密集的战鼓、嘹亮的号角和震天的喊杀声。与他们相比,我们参观爬山的苦与累不值一提,我们这一路上怀着对红军深深的敬意,重走井冈山之路。

      无论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峥嵘岁月;还是如今共产党人坚信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理想信念;不论是"三项纪律"、"六项注意"的制定与颁布,还是三湾改编,物资匮乏时,红军与农民互赠棉衣与粮食的相亲相爱。这些都肯定了深深植根于祖国大地,流淌在中国军民血管中军民协力,齐利断金的力量。八角楼不改灯火通明,黄洋界依旧崎岖陡峭,但“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的红军歌谣依旧在那条挑梁小径上延绵至这个新的时代:福建省遭受洪灾,还是省领导的习近平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并早早奔赴现场与人民共同救灾;"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人民万众一心共赴现场救助的场景更是感天动地。过去到现在这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精神大概就是井冈山信念坚定,始终不渝的军民之力。

      井冈红军,一支“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政治队伍。井冈人民,一支大义凛然,不畏强权的群众队伍。他们诠释着井冈之魂,让“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已不复存在。井冈之力鼓舞着我不断学习,时刻注意并检点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赓续红色基因、夯实理想信念,前赴后继的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而勇往直前。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主席告诉我们,它就是井冈山的力量!而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同样如此。抬望眼,这样的前景多么壮丽、多么催人奋进。当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际,越往前走,越需要爬坡过坎、负重前行。致力于民族复兴大业,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青年的历史机遇,更是青年的使命担当。

井冈山之行虽然结束了,但革命先辈的情怀、井冈山的精神永远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指引和激励着我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我一定会把革命优良传统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坚定信念,开拓创新,以更高的境界约束自己,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一份贡献。